沈阳化工大学与南京大学等联合举行“稀土催化与过程” 学术研讨暨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

创建时间:2019-03-11 16:12

沈阳化工大学与南京大学等联合举行“稀土催化与过程” 学术研讨暨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3月1日至3月2日,由沈阳化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者联合发起的“稀土催化与过程”学术研讨暨成立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承办。此次会议是继国家863计划项目“固定源烟气处理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与开发”等成功实施之后,联合国内稀土催化材料创制和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共同谋划稀土催化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的一次高水平会议,对于推动稀土催化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在能源、化工、环境等重大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助推“卡脖子”技术与材料突破,引领高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会议发起单位、天津大学、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四川大学、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国内从事稀土催化材料与应用技术研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专题解读。


与会专家学者首先围绕稀土催化材料在精细化工、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关键技术、工程应用等作主题报告,针对我国近年来在稀土催化方面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机遇、需要应对的挑战、面向突破国家“卡脖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稀土是我国少有的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其应用的世界性高端引领材料和技术具有战略性意义。稀土催化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化工科技的重要特色方向,借助中国化工学会,筹建“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可以聚集相关的专业人才,集中对稀土催化尚存的“卡脖子”问题、特殊材料和装备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凝聚未来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从基础到材料和应用过程的“科技联盟”,可为稀土催化材料的科技与产业发展发挥重要咨询和助推作用。


与会专家对成立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的提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并对专委会未来工作提出了“面向需求、凝练方向;立足学术、推动原创;加强应用、重视西部”等建议。专家们表示,希望专业委员会依托我国稀土资源优势,结合新能源、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的国家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凝练创新方向,明确重大任务,做出自身特色,针对国家重大需求,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和高端引领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要加强合作,面向大需求和不可或缺的关键需求,力争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同时,还需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响应相关政策方针,加强与西部高校和产业的交流合作,带动西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


华炜秘书长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对稀土催化在化工行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成立“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表示了全力支持。她指出,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化工学会根据化工学科与科技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性分支机构,是学会的组织基础。她相信,“稀土催化与过程专委会”的成立将对能源、环境、化工领域的材料、催化、过程的新兴交叉和创新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为稀土材料、化工催化、过程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广阔、更专业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华秘书长还就筹备“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的具体事宜及注意事项做了详细说明。


通过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讨论,会议形成了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建议。建议提出,邀请相关领域的院士及知名学者担任专委会的顾问专家;南京大学为专委会秘书处依托单位;由董林教授出任主任委员,并设立副主任委员和特聘副主任委员,委员们分别来自我国从事烟气污染控制、石油化工、新能源、CO2利用、精细化工方向的稀土催化与过程技术研发和产业的近20家优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


作为主要的发起人,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校长出席并主持了成立专业委员会的讨论,并被提名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候选人。作为科研人员代表,孙亚光教授汇报了沈阳化工大学利用稀土在CO2利用、光催化、精细化工合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及技术进展,并被提名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候选人。


浏览量:0